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我校钟映秋校友获评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

2019年02月26日 03时14分06秒浏览次数:465设置

人物名片

钟映秋,惠州学院政法学院89级A班校友,现任市第八中学教师,自1995年开始执教市第八中学西藏班以来,连续24年坚守教学岗位,被评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

▲钟映秋(中)和西藏班的孩子们。  

  

  

在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市第八中学西藏班孩子顺利毕业的场景照片被作为历史见证展出。1995年,惠州市开始承接教育援藏任务,在市第八中学开办藏族初中班,当年20多岁的钟映秋开始执教西藏班,从此与西藏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连续24年坚守教学岗位,被评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广东省精神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电影《戴佛珠的藏娃》中教师夏云一角就是以她为原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和孩子们亦母亦师亦友,他们都是我的第二个孩子。”

亦母 公式 教养好习惯,抚慰思乡娃

1996年,学校把96级西藏班班主任的重任交到了钟映秋身上。“校领导看到我性格开朗活泼,行事利落,能唱能跳,更适合和爱唱爱跳的西藏学生融合在一起吧。”彼时,钟映秋的女儿才1岁多,正是最需要妈妈照顾的时候,当班主任意味着要牺牲节假日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全班40个西藏孩子身上,钟映秋权衡再三之后,还是勇敢地担起这一责任:“好奇,喜悦,担忧,害怕。”

扎西、巴桑、普布卓玛、索朗次仁……接到孩子们之前,钟映秋先把一个个拗口的名字记熟了。在成都火车站,她至今记得,身着民族服装服饰的孩子,在她念到他们的名字时,一个个诧异地仰起他们纯真的脸。

来到惠州的第一关是如何让他们接受这里的生活习惯,首要的就是洗澡问题。“由于气候原因,藏区孩子一般一年才洗几次澡,但由于惠州气候原因,每天都要洗,特别是夏天。”钟映秋看到孩子们澡也不洗就上床,衣服脱下来就堆在一边,第二天拿起来再穿上,她先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你们也看到有一些学生见到你们,捂着鼻子远远地走开,这不是看不起你们,是因为你们洗澡太少了,身上有味道。惠州和你们家里的气候不一样,这里太热了,需要天天洗澡,要不然就一身汗臭味,我们何不从自身做起,经常洗,洗干净,别人自然不会有这些异常的举动了。”在教室里、在宿舍里,她见缝插针地引导孩子们养成卫生习惯。教他们如何洗衣服、叠衣服,每周末统一组织集体大清洗,清洗被子、被单及衣服等,成了校园里最热闹的一道风景。

除了吃喝拉撒,钟映秋更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孩子们第一次离家千里之远,且4年不能与亲人相聚,通讯又不便,思乡之情切切。为了减少思乡之情,她把班上所有学生的生日做成表格。每当学生过生日,钟映秋就组织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歌,送上自己准备的小礼物和祝福贺卡。

节假日是孩子们最思念亲人的时候,“节假日最想家,最需要陪伴。”每个节假日里,钟映秋都陪着孩子们玩家乡的游戏,唱唱跳跳家乡的民族歌舞。大年三十,钟映秋都为这些藏族孩子精心准备“酥油茶”“切玛”和孩子们一起过年;年初一又组队带到滨江公园参加游园活动。寒暑假期,钟映秋就陪着在西湖、红花湖游玩,去大亚湾看海……孩子们都能感到“家”的温暖,都亲切地称钟映秋为“阿妈”。

亦师  知识摆渡者,灵魂引路人

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钟映秋把孩子分组进行纪律、学习比赛,每星期评出最佳小组,那一组的学生都可以到钟映秋家里去包饺子过周末。

“这么多年中,最怕半夜里接到电话,最怕他们生病,特别是半夜发病,但是怕什么来什么。”钟映秋说,那几年她是本地医院的“常客”。199811月的一天夜里,她突然接到宿管老师打来电话说,班上的一个西藏学生肚子疼痛难忍。大半夜,钟映秋骑着摩托车来到学校,又和宿管老师一起把腹部疼痛得脸色都变了的扎巴送到医院。

“扎巴病情严重,医生要求立即与家长联系并做手术,然而扎巴父母在千里之外根本不可能马上赶过来,情急之下,我代替他的‘家长’签了字,才顺利将他送进了手术室。”钟映秋回忆说。在扎巴住院的一个月里,钟映秋每天都会亲自煲上猪肉汤,放学后会送营养汤、粥过去,和他聊天,“多喝一点,早点康复,可别把课程拉下。”有一天,钟映秋出去开会,实在来不及,就没有过去。第二天,扎巴一见到她,就一肚子委屈伤心,原来头天到了钟映秋平常来看他的那个时间却迟迟未见人,扎巴在医院里等了好久,心情失落。

4年里,孩子们在成长,一些孩子的家里也会出现变故。临近学业结束,就要回西藏赴考时,钟映秋却接到这样一个噩耗:占堆的父亲跋涉两天到当地邮局给她打来电话,告诉她占堆的母亲因病过世了。为了不影响他复习迎考,钟映秋满怀愧疚地瞒下了这个消息,并嘱咐同学多关注他的状态。临回西藏的前一天,钟映秋担心他到西藏后再得知这个消息情绪会无法自控,就单独把他叫到办公室,沉痛地告诉了他这个消息,并向他道歉她的隐瞒。占堆嚎啕大哭,钟映秋紧紧抱住这个高过她的男孩,一边流泪一边安抚着:儿子,要坚强面对这个现实,要对得起阿妈的期望,好好发挥,让阿妈在天之灵放心。

亦友  做个“西藏通”,走进孩子心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钟映秋深情轻快地用藏语唱起了这首歌,“在西藏,当人们无法表达内心感动,就会不约而同唱起这首歌。”带教西藏班20多年来,她俨然是个“西藏通”了。

“不仅要成为学生的家长,更要和他们成为朋友,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们什么都接受。”钟映秋说她先从学藏语入手,了解西藏的民族特色,每天来到食堂,“行不嘟(好吃?),行不明嘟(不好吃?)”关心他们吃好没?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上每天都来到西藏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跟他们学唱一些西藏歌曲,学跳一些藏舞。

进入初中的女生都将迎来生理期,女孩子们第一次经历生理期,容易忐忑不安,钟映秋每次去女生宿舍时,总会细心地买好生理期用品,告诉一些注意事项,让她们从容面对。

钟映秋的全心付出,也收获了西藏班孩子们的真心回报。1997年,孩子们打听到了钟映秋的生日,在她生日那一天,全班出主意决定给老师挑选衣物,由一个同钟映秋个子大小差不多的同学试穿,选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当生日礼物,班长和学习委员一起从学校走了40多分钟来到钟映秋家,将带着全班同学祝福的裙子亲手送到她手上。钟映秋深深地被孩子们的纯朴诚意所打动。

“现在,我的学生都回到藏区了,有的当起老师,有的当了公务员,他们都成为精通汉藏文化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不少学生毕业多年后仍和我保持联系,给我发微信。”钟映秋说,“有一次去西藏出差。学生们获知后都从各地赶来,有的坐两三个小时的车,和我一起分享离别后的思念以及工作上的收获,载歌载舞地给我敬献洁白的哈达。我收获了孩子们真诚淳朴的爱戴,这份特殊的情谊一直很难割舍。”面对一届又一届的西藏班学生,钟映秋骄傲地说:“他们永远是我的孩子,我永远都是他们的‘结辣’(藏语中‘老师’的意思)!”

(惠州日报 记者马海菊/图)

转载于 惠州日报2019年2月26日  

人物名片

钟映秋,惠州学院政法学院89级A班校友,现任市第八中学教师,自1995年开始执教市第八中学西藏班以来,连续24年坚守教学岗位,被评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

▲钟映秋(中)和西藏班的孩子们。  

  

  

在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市第八中学西藏班孩子顺利毕业的场景照片被作为历史见证展出。1995年,惠州市开始承接教育援藏任务,在市第八中学开办藏族初中班,当年20多岁的钟映秋开始执教西藏班,从此与西藏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连续24年坚守教学岗位,被评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广东省精神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电影《戴佛珠的藏娃》中教师夏云一角就是以她为原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和孩子们亦母亦师亦友,他们都是我的第二个孩子。”

亦母 公式 教养好习惯,抚慰思乡娃

1996年,学校把96级西藏班班主任的重任交到了钟映秋身上。“校领导看到我性格开朗活泼,行事利落,能唱能跳,更适合和爱唱爱跳的西藏学生融合在一起吧。”彼时,钟映秋的女儿才1岁多,正是最需要妈妈照顾的时候,当班主任意味着要牺牲节假日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全班40个西藏孩子身上,钟映秋权衡再三之后,还是勇敢地担起这一责任:“好奇,喜悦,担忧,害怕。”

扎西、巴桑、普布卓玛、索朗次仁……接到孩子们之前,钟映秋先把一个个拗口的名字记熟了。在成都火车站,她至今记得,身着民族服装服饰的孩子,在她念到他们的名字时,一个个诧异地仰起他们纯真的脸。

来到惠州的第一关是如何让他们接受这里的生活习惯,首要的就是洗澡问题。“由于气候原因,藏区孩子一般一年才洗几次澡,但由于惠州气候原因,每天都要洗,特别是夏天。”钟映秋看到孩子们澡也不洗就上床,衣服脱下来就堆在一边,第二天拿起来再穿上,她先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你们也看到有一些学生见到你们,捂着鼻子远远地走开,这不是看不起你们,是因为你们洗澡太少了,身上有味道。惠州和你们家里的气候不一样,这里太热了,需要天天洗澡,要不然就一身汗臭味,我们何不从自身做起,经常洗,洗干净,别人自然不会有这些异常的举动了。”在教室里、在宿舍里,她见缝插针地引导孩子们养成卫生习惯。教他们如何洗衣服、叠衣服,每周末统一组织集体大清洗,清洗被子、被单及衣服等,成了校园里最热闹的一道风景。

除了吃喝拉撒,钟映秋更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孩子们第一次离家千里之远,且4年不能与亲人相聚,通讯又不便,思乡之情切切。为了减少思乡之情,她把班上所有学生的生日做成表格。每当学生过生日,钟映秋就组织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歌,送上自己准备的小礼物和祝福贺卡。

节假日是孩子们最思念亲人的时候,“节假日最想家,最需要陪伴。”每个节假日里,钟映秋都陪着孩子们玩家乡的游戏,唱唱跳跳家乡的民族歌舞。大年三十,钟映秋都为这些藏族孩子精心准备“酥油茶”“切玛”和孩子们一起过年;年初一又组队带到滨江公园参加游园活动。寒暑假期,钟映秋就陪着在西湖、红花湖游玩,去大亚湾看海……孩子们都能感到“家”的温暖,都亲切地称钟映秋为“阿妈”。

亦师  知识摆渡者,灵魂引路人

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钟映秋把孩子分组进行纪律、学习比赛,每星期评出最佳小组,那一组的学生都可以到钟映秋家里去包饺子过周末。

“这么多年中,最怕半夜里接到电话,最怕他们生病,特别是半夜发病,但是怕什么来什么。”钟映秋说,那几年她是本地医院的“常客”。199811月的一天夜里,她突然接到宿管老师打来电话说,班上的一个西藏学生肚子疼痛难忍。大半夜,钟映秋骑着摩托车来到学校,又和宿管老师一起把腹部疼痛得脸色都变了的扎巴送到医院。

“扎巴病情严重,医生要求立即与家长联系并做手术,然而扎巴父母在千里之外根本不可能马上赶过来,情急之下,我代替他的‘家长’签了字,才顺利将他送进了手术室。”钟映秋回忆说。在扎巴住院的一个月里,钟映秋每天都会亲自煲上猪肉汤,放学后会送营养汤、粥过去,和他聊天,“多喝一点,早点康复,可别把课程拉下。”有一天,钟映秋出去开会,实在来不及,就没有过去。第二天,扎巴一见到她,就一肚子委屈伤心,原来头天到了钟映秋平常来看他的那个时间却迟迟未见人,扎巴在医院里等了好久,心情失落。

4年里,孩子们在成长,一些孩子的家里也会出现变故。临近学业结束,就要回西藏赴考时,钟映秋却接到这样一个噩耗:占堆的父亲跋涉两天到当地邮局给她打来电话,告诉她占堆的母亲因病过世了。为了不影响他复习迎考,钟映秋满怀愧疚地瞒下了这个消息,并嘱咐同学多关注他的状态。临回西藏的前一天,钟映秋担心他到西藏后再得知这个消息情绪会无法自控,就单独把他叫到办公室,沉痛地告诉了他这个消息,并向他道歉她的隐瞒。占堆嚎啕大哭,钟映秋紧紧抱住这个高过她的男孩,一边流泪一边安抚着:儿子,要坚强面对这个现实,要对得起阿妈的期望,好好发挥,让阿妈在天之灵放心。

亦友  做个“西藏通”,走进孩子心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钟映秋深情轻快地用藏语唱起了这首歌,“在西藏,当人们无法表达内心感动,就会不约而同唱起这首歌。”带教西藏班20多年来,她俨然是个“西藏通”了。

“不仅要成为学生的家长,更要和他们成为朋友,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们什么都接受。”钟映秋说她先从学藏语入手,了解西藏的民族特色,每天来到食堂,“行不嘟(好吃?),行不明嘟(不好吃?)”关心他们吃好没?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上每天都来到西藏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跟他们学唱一些西藏歌曲,学跳一些藏舞。

进入初中的女生都将迎来生理期,女孩子们第一次经历生理期,容易忐忑不安,钟映秋每次去女生宿舍时,总会细心地买好生理期用品,告诉一些注意事项,让她们从容面对。

钟映秋的全心付出,也收获了西藏班孩子们的真心回报。1997年,孩子们打听到了钟映秋的生日,在她生日那一天,全班出主意决定给老师挑选衣物,由一个同钟映秋个子大小差不多的同学试穿,选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当生日礼物,班长和学习委员一起从学校走了40多分钟来到钟映秋家,将带着全班同学祝福的裙子亲手送到她手上。钟映秋深深地被孩子们的纯朴诚意所打动。

“现在,我的学生都回到藏区了,有的当起老师,有的当了公务员,他们都成为精通汉藏文化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不少学生毕业多年后仍和我保持联系,给我发微信。”钟映秋说,“有一次去西藏出差。学生们获知后都从各地赶来,有的坐两三个小时的车,和我一起分享离别后的思念以及工作上的收获,载歌载舞地给我敬献洁白的哈达。我收获了孩子们真诚淳朴的爱戴,这份特殊的情谊一直很难割舍。”面对一届又一届的西藏班学生,钟映秋骄傲地说:“他们永远是我的孩子,我永远都是他们的‘结辣’(藏语中‘老师’的意思)!”

(惠州日报 记者马海菊/图)

转载于 惠州日报2019年2月26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