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是以制造扬名的世界工厂,也是绿色宜居的国际花园城市。中小板上市公司岭南股份,就诞生在这里。
尹洪卫:松山湖最早是几个经济落后镇街的结合部,基础很薄弱,70多平方公里,我们参与它从前期的策划、到部分的规划、设计,到相当部分的施工。
记者:我第一次到松山湖有点意外,我觉得挺漂亮了。
尹洪卫:东莞这几年,这种城市建设,包括松山湖,其实变化是蛮大的。
30年前,1988年东莞刚升级为地级市,以农业为主,谈不上什么城市建设。如今的地标性新城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在当年还只是一个大水库。2001年,东莞市提出“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的口号,开始了总投资约600亿元的“建新城”工程。成立刚满三年的岭南股份借助这一契机,参与了松山湖开发、迎宾路、长安广场、大岭山广场和大朗湿地公园等多个景观工程建设。
尹洪卫:岭南股份是东莞二十年发展变迁的见证者
记者:您是东莞人,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觉得您应该比一般的企业家更能够体会到东莞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
尹洪卫:原来一个基础非常薄弱的农业大县,可以说到今天是一个有非常强有经济实力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而且在国内,应该还是综合实力、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第二个,当年我们创业的时候是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东莞应该说乡镇企业很发达,但是城市面貌、环境非常差,到今天,东莞可以说到处都是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岭南股份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了自己的社会作用,我们参与了大量的东莞的生态环境项目的规划、设计,看到东莞这种变化也是非常欣慰的,非常开心的。
有了东莞的多个景观工程为样板,岭南股份逐渐在行业内打响名号。尹洪卫认为,小池塘成不了大势,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去。于是,从2008年开始,岭南股份走出广东,在全国20多个省布局项目,营收规模也从数百万增长到亿元。
记者:在做过的项目里,有没有您觉得最骄傲的、最满意的作品?
尹洪卫:这个蛮不错的,自贡(项目),为什么说蛮自豪,值得宣传呢?这个项目规划、设计不是岭南做的,是四川西南大学做的,他们规划好了,设计好了,因为他们市政府来深圳、来东莞参观,看了松山湖,觉得我们不错,让我们过去接触这个项目,结果我们一看,我们觉得它计划预算是投5个亿人民币,我们觉得不合理,可以压缩,可以将这个设计做优化,最后我们提出控制在3个亿,帮他做一个精品项目,人家都不相信,不可能的,人家都嫌少,哪有嫌多的呢?最后我们跟他讲,我们给了很多建议他。
到最后做完了,通过我们优化,我们施工,最后结算,第一,结算从5个亿变成2.45个亿,省了一半的钱。第二,不单只是做成精品,还拿到国家最高级的大金奖,大金奖相当于鲁班奖。
记者:如果说花5个亿的话,对于公司的营收也是有很大的贡献。
尹洪卫:我们做生意还是赚合理的钱,赚持久的钱,不是说一锤子买卖。
20年前,尹洪卫跳出体制,下海创立东莞岭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岭南股份”前身)。不为人所知的是,尹洪卫并不是园林行业的专业人才,行业环境处于起步阶段,一穷二白的创业,全凭着对于前景的自信和坚持到底的勇气。
尹洪卫:我是一个敢冒险的人
尹洪卫:我是一个敢冒险的人,在冒险当中,也不是说盲冲盲打,还是讲方法。
当年创业也是下海,下海的时候,阻力是非常大,基本上没人赞成,干嘛去冒这个险呢?做这个企业干嘛?但后来我还是觉得,园林在中国大有可为,经济发展了,一定要做生态园林,而且当时这个市场还没完全起步,行业非常弱,所以下海也是一种勇气,开始在东莞,东莞早年,我们参与了很多的建设,但是出了东莞,当时到外省发展,在十多年前,2005年、2006年、2007年,我们的团队也是非常反对,认为人生路不熟,你去到外地,所以也是反对,我还是坚持主见,要到更广阔的市场去竞争。
记者:有人说创业都是九死一生,您觉得您创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尹洪卫:我们这二十年,我们总结叫厚德、务实、创新、共赢。岭南是有奋斗、拼搏文化,我们以人为本,以奋斗者为本,到今天的岭南,我们上市的时候提出二次创业,到今天我们提岭南永远在路上,还在奋斗。
在中国,园林有数千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现代园林工程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房地产的兴盛而蓬勃发展。纵观园林行业近二十年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字板)房地产时期(2000年--2005年)、BT模式时期(2005年--2013年)、PPP模式时期(2015年--2017年)和转型期(现在时)。岭南股份正是整个园林行业发展的缩影,相较同行,公司的转型布局很早,2014年上市之后以“二次创业”为口号,确定“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尹洪卫:如果纯是城市园林,其实早就天花板了,天花板很矮,一年才2500个亿左右。园林企业,光是原来的一级施工企业都1500家,双甲的有一百来家,还加上一些非园林行业的企业,再来瓜分2500亿,其实是很小的一个市场,所以园林企业必须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记者:和原来的主业有什么关系吗?新的业务?
尹洪卫:二次创业,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我们还是从产业,我们做了一个重大的调整。新产业当中,其实可以视作两块,一块其实跟我们园林一脉相承的生态方面的水生态治理,也就是说污染河道治理,包括土壤修复。第二个就是文化旅游,我们以前一直跟很多旅游的项目做配套、做设计、做施工,我们觉得这个市场更大,而且我们一直帮他做配合,所以我们觉得中国巨大的文化旅游市场,如果是我们能够逐步地进入,既做美丽的事业也做快乐的事业、美好的事业,才是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给打开了。
确定了转型的方向,岭南股份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开始大举并购。2015年并购恒润科技,正式涉足文旅板块,2016年牵手创意展示服务商德马吉,夯实文旅业务;2017年并购新港水务进一步延伸水生态业务,2018年控股本农科技强化生态环境板块。目前,岭南股份的园林景观业务已由原本的100%占比,下降到不足50%。
尹洪卫:跨界收购要有共同价值观及产业关联性
记者:现在再来看转型也成功了,您肯定是有一些成功的因素,秘诀,您觉得岭南股份的优势在哪里呢?
尹洪卫:第一,我们当时选项目的时候,我们主要是选有产业或者说企业互相有关联,可以互相效益叠加的来作为我们转型方向。
第二个,比如说跟文化旅游,我们这个文化产品很多其实是旅游产品,只不过它的内涵更偏向于文化性一点,它的表现形式、业态还是在旅游当中体现出来,我们有很多的叠加跟协同效应。举个例子,现在我们整个发展,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城市思维、城市的综合服务商,比如说我们的园林业务、我们的水生态业务、我们文化性的项目、我们的旅游投资,其实都是为城市服务。
当年看恒润、德马吉,我们是几十个项目当中选一个,海选,这里面其实付出的时间、精力、代价还蛮大的。入股的时候,我们主要是看未来,并不是说非常的斤斤计较,在复利的条件下达到一个互利互惠的商务条件。我们选的团队、选的公司,当时还是看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收购之后完全是拿我们新的伙伴作为自己人,真诚相待,大力支持,全力帮助,所以这些公司都是发展得非常好。
转型中的岭南股份发展迅速,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3.5%、 55.3% 和95.3%,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87.8%,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总额。在尹洪卫眼里,岭南股份未来的事业就是“美丽事业”+“快乐事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给岭南股份提供更多发展契机。
记者:岭南是大湾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背景下,我们来谈谈未来的机会,都做了哪些准备?
尹洪卫:东莞处于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我们有本土优势,在这个大湾区当中,我们得天独厚,再加上大湾区未来肯定需要一个非常巨大的建设、基建的巨大市场,尤其是园林建设,再加上水利、水生态建设,再加上它必然带来的旅游市场、文化的需求,所以无论是从大湾区未来的东莞还是整个大湾区,它都需要园林、水利水生态建设、文化产品、旅游产品、旅游投资等等,岭南的优势恰恰在这里。
来源: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289379132_115124